在热交换系统中,内盘管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。温度波动不仅影响系统效率,还可能导致机械损伤和隐患。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,在温度剧原变化时,会导致焊接点或接触面应力集中。长期冷热循环会引发金属疲劳,形成裂纹,导致泄漏。选用热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,或采用弹性连接结构。减少系统启停频率,降低温度波动幅度。当盘管表面温度低于环境露点温度时,会持续结露。若温度波动导致表面温度频繁跨越露点,可能造成间歇性积水。冷凝水与空中的CO2、SO2等形成酸性液体,加速铜管或铝翅片腐蚀。对铝翅片进行亲水涂层处理或防腐镀层。确保冷凝水导流槽坡度>3°,避免积水滞留。蒸发温度骤降可能导致液态制冷剂未能蒸发,进入压缩机引|发液击。温度波动可能破坏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状态,导致油膜不均,加剧磨损。在压缩机入口前分离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。通过电子膨胀阀动态调节流量,维持蒸发温度稳定。在低温高湿环境下,盘管表面温度低于0℃时结霜,降低传热效率。冷凝水在低温段冻结可能堵塞管道或翅片间隙。采用逆循环化霜或电加热化霜。低温工况下增大翅片间距至3至4mm,延缓结霜速度。温度波动加速水垢、油垢或生物膜在盘管表面附着,导致传热系数下降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可能使翅片变形,扰乱空气流动路径。使用弱酸或碱性清洗剂循环冲洗,恢复表面洁净度。采用波纹翅片或加厚管壁抵抗变形。-40℃低温可能使橡胶密封圈硬化脆裂,高温则导致O形圈弹性失效。某些合金在恶劣温度下可能发生晶格畸变,导致微漏。密封件采用氟橡胶或全金属密封结构。在出厂前模拟-40℃至85℃交变试验,验证可靠性。温度变化对内盘管的影响是系统性工程问题,需从材料选型、结构设计、控制策略、维护保养四个维度综合应对。例如:汽车空调蒸发器需耐受-40℃至120℃范围,采用铜铝复合管+耐候涂层。通过变频水泵维持水温波动+0.5℃以内,避免频繁热应力冲击。温度控制与耐疲劳设计是延长内盘管寿命的关键。
文章来源于:http://www.wxtianxian.com/newsdetail-47704.html